您好,欢迎进入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有限公司官网!
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联系我们

邮箱:9bitiyu@194751.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在线咨询

水利工程基础知识范例6篇

发布日期:2024-03-31浏览次数:

  水利工程基础知识范例6篇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在水利水电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就在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上就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水利水电类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成为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水利水电类专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水利水电类高校教育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计算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是水利水电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学生更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目的就是使水利水电类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水利水电类设计软件操作,从而提高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的水利水电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还是较差,有的已经阻碍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为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也和一般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对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突出的特点,即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的特色,偏实践性和专业化。水利水电特色,也就是有意要培养学生的水利水电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往水利水电类专业设计上用,为水利水电类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计算机文化基础;所谓实践性,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专业化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既要跨越多个学科,但更要和水利水电其他课程结合,因此,水利水电的的理性知识传授相对多一些。另外,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能应用到水利水电专业中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都没有考虑不同的授课对象,所授课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大一统。但是水利水电类教学在地域上和专业上存在差异较明显,这使得水利水电类高校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存在着对计算机常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些差别,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如此复杂的水利水电类学生群体,更加大了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教学难度。

  当前,水利水电类技术日新月异,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加速的变革性,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例如操作系统部分仍然在讲述Windows XP,而Windows XP已经被微软公司不再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而学生自己电脑上安装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很跟进当前流行的系统,像Windows7,甚至是Windows8系统等等。使用这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代感不强,没有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所学的课程不具有时代感,实践性和应用性不高,对该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目前,水利水电类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虽全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的初级阶段,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被动的听、看,而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样,学生不能主动的参与和实践,远不能满足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不能实现个性化和专业化教学,更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将学生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类是只具备少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一类别的学生要分到同一个教学班。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一类学生知识水平都要通过教学得到提高,同时加入水利水电类专业软件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软件编程和设计。第二类就先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加强试验和操作能力,使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所突破。

  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及时地加入水利水电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应用,适时地引入水利水电专业软件的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水利水电类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才能促进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持续发展,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加大文化基础实验课时比例,让学生练习操作水利水电类专业软件,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水利水电类高校也可以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课堂搬到计算机实验室里进行,让学生能边听讲边操作,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我校教师实际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为背景,通过实际的相关水利水电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能参与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项目和科研实践中,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对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就能更深入的掌握。同时也加强科研项目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对案例的分析、研究,重视科研工作从前期调研、规划9博体育app下载官网、设计和后期的调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全过程。水利水电科研项目案例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将来学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根据知识内容设置若专题,鼓励学生多参加水利水电创新设计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竞赛和课外活动实践和学习,锻炼了水利水电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整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了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提升了水利水电类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和实践水平。

  水利水电类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采取上机考试和基础知识纸质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上机考核的方式是水利水电类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考核方式变革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要结合传统的基础知识考核。上机考核可在计算机上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题库,考试时系统自动产生试卷,学生上机操作,最后系统可自动判卷,这样也更为专业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作者简介:潘红忠(1981-),男,湖北大冶人,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100)李志红(1989-),女,湖北应城人,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98)

  步入21世纪,我国的水利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水利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水利要发展,就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性发展水利转变,而要完成这一转变,基础在人才、在教育。21世纪水利高等教育应该采用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为新世纪培养怎样的专业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国已有近50所高校设置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各高校各有特色,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其中以地表水为特色的,主要有河海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而以地下水为特色的,主要有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本文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培养目标,对这四所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分析,为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2009年5月制定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规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1952年,刘光文教授在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改名河海大学)创立我国第一个水文系开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授学者的努力,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经历了陆地水文(1954~1993年)、水文与水资源利用(1994~1997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998-)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由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和水文地质专业合并而成,专业内涵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拓宽。专业内涵已沿着工程水文、水资源水文和环境水文不断延伸并正向生态水文等方向拓展。[2]

  党中央一直坚持“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宽口径、厚基础”这一培养目标。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颁布,参照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本科专业设置中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把专业分得过细、过窄。[3,4]

  由此可见,“宽口径、厚基础”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内涵丰富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更应如此。

  本科生学位教育注重的是“宽口径,厚基础”,这是大的方向和原则。[5]水文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都要迎接时代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通识教育的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6]为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树立“大水文”的教育新理念,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

  长期以来,全国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以地表水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如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7,8]及以地下水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如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10]通过分析以上两种课程体系,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水文水资源专业规范(2009年)(见表1)要求,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服务方向等,提出了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见表2)。

  其中,专业基础课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规范(2009年)(以下简称“规范”),并结合四所重点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重复度列出的。以地表水为特色的专业核心课是依据规范中应开设的核心课程及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定的。以地表水为特色的选修课则主要是由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均设有、但类别或性质不同的课程组成,同时增加了部分地下水的重要课程,如“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等。以地下水为特色的课程也类似。此外,依据规范,“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包括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三个”,“学生在外语的读、写、听、说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设计的能力”,结合四所高校课程制定了公共选修课,是地下水、地表水方向都可开出的课程。同时,考虑到目前水文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以及学生就业情况,开设了管理学和生态学的课程,如“生态水文学”、“节水技术与管理”、“水资源规划及管理”等。

  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特色酌情增加另外的选修课,如以地表水为特色的学校可重点选择B类课程,兼顾C类课程,而以地下水为特色的学校可重点选择C类课程,兼顾B类课程。

  关于实践环节,则需要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计算来定,如选修水文水利计算的就有水文水利计算的课设,选修水文测验的就有水文测验的实习等等。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只讨论了专业方向和实践教学的课程,而并未列出公共基础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但这些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

  第一,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可在大一、大二开设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水利工程概论”、“水文学原理”、“水文地质学基础”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知识的总体概况,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选择后面要学习的课程。

  第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学建设的研究,协调不同课程间的内容,删除不必要的重复教学内容。[11]也要注意适当增加可能涉及到的跨学科专业知识或应用型课程,例如3S(GIS、RS、GPS)课程等。[12]

  第四,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网络教学等结合起来,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探索-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13]

  第五,要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并监督学生利用好实习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六,在后期,可分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如河海大学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预留一定的学分增加开设用人单位工作需求的课程,设置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具有特色方向的专业课程群,[11]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人生规划,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加大介绍先进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的力度,[12]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动适应国家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1]

  目前,全国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水环境问题日益显著,水资源越发短缺,“水战”开始上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和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水利现代化需要水利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水利技术人才,[1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必须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辟出一条更加合理的教学之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毕业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12]

  [5]李小龙,姚多喜,杨金香,等.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3):59-60.

  [6]俞亚南,姜秀英,陈云敏.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

  [11]宋松柏,康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3):68-72.

  [12]祖波,王维,李颖,等.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90-192.

  由于我们是在学校学到专业课时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以前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物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们在上次暑假实习时,我对工程采用基础静压桩法和锚杆固定的处理方案十分不解,因为静压桩比现浇混凝土桩经济费用高。因此,我推测是该工程地基土质软弱或砂化严重,我向项目负责人请教后得到了肯定。因为在学基础工程后,我一直记得授课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应尽量少使用静压桩,静压桩费时而且费用大,也就是这个小道理,才让我产生上面的问题和疑惑。有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换个角度或换种思维可能就简单的多了。所以,除了将所学的运用于工程中,还应注意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那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原理和方法,从小处、细微处着眼,兼顾全局,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施工实习的工程局,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在建三峡大坝时运用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使我感受特别深刻。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三峡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最后,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施工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所说:“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次水利工程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老一辈的水利工程专家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由于我们是在学校学到专业课时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以前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物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们在上次暑假实习时,我对工程采用基础静压桩法和锚杆固定的处理方案十分不解,因为静压桩比现浇混凝土桩经济费用高。因此,我推测是该工程地基土质软弱或砂化严重,我向项目负责人请教后得到了肯定。因为在学基础工程后,我一直记得授课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应尽量少使用静压桩,静压桩费时而且费用大,也就是这个小道理,才让我产生上面的问题和疑惑。有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换个角度或换种思维可能就简单的多了。所以,除了将所学的运用于工程中,还应注意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那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原理和方法,从小处、细微处着眼,兼顾全局,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施工实习的工程局,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在建三峡大坝时运用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使我感受特别深刻。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三峡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最后,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施工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所说:“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源动力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在各行各业中有普遍的应用,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方向之一。能源动力领域人才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需求和经济分配状态的变化,科技发展的趋势等,都对本专业的生源、就业等形成了挑战。本期我们着重向大家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信息,以供考生参考。

  李学文,太原市48中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十佳百优教师,太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师培养对象。

  【历史沿革】能源与动力工程,2012年前称为热能与动力工程。该专业涉及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专业缘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就包括锅炉、电厂热能、内燃机、涡轮机、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冷冻与冷藏、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以及工程热物理等几十个小专业。但随着能源动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浙江大学率先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得到广大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不久后,清华大学也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离机械工程系变为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科系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现有教职工258名,其中教师172人,实验技术人员62人,行政管理人员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部级教学名师2名、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教授75名、副教授59名。教师队伍士学位获得者占73.3 %。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主持国家973重大项目2项,并与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担了与美、英、日、韩、希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项合作项目。

  在有史以来的多次部级评估中,该院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的评分均始终名列全国第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分也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或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领域工作。也可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还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我羞涩地画水彩和油画,不仅是因为我没受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也不仅是因为我害怕别人对我的画作鄙薄,而主要是因为我对色彩、明暗、笔触、韵味等充满了虔诚。对于我来说,那相当于宗教信徒走进了教堂。

  “走出去”开展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查研究,分析专业所服务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先后组织28名教师,分8个小组对7个水利施工企业、15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水利工程设计单位、35个市(县)级水利局、水务局等共65个水利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各调查组认真梳理调查信息,写出专业(群)调查报告8份。

  与此同时,还对水利工程专业2006级~2010级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回调查表430多份。

  “请进来”召开了专业建设论证会议,与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一起对职业岗位分析论证,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聘请山西省三门峡库区建设工程局、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局、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山西省夹马口灌区管理局、运城市尊村引黄管理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对本专业进行分析研究。

  水利人才队伍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素质偏低、高技能实用人才严重不足,全国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每年需要补充约14000人。山西水资源紧缺、灌溉设施不配套且老化失修严重,严重地影响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需要补充高技能实用人才约400~500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已经把水利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山西已启动的“两纵十横、六河连通”大水网建设,必将掀起水利建设新的。

  原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理论偏深,学生学习的东西有的上岗用不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入路”;建议课程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开设,特别是把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引入教学。

  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能力;节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能力;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能力;水库、机电灌溉站运行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安心水利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与交往能力。

  在基层设计或施工单位从事设计工作,主要有设计辅助人员、制图员、造价员;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主要有泵站运行管理员、水库管理员、灌区管理员、河道管理员等;在施工单位或节水技术企业工作,主要有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试验员、业务员、资料员等。此外还有建筑、交通、测量、电力、煤矿等相关岗位。

  在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确定专业定位。水利工程专业的服务面向是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城镇供水、机电排灌等部门;就业部门是各类灌区、城镇供水、水利施工企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地方水利基层单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和方向,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明确专业定位后,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培养面向县、市水务局及各类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城镇供水、机电排灌等部门的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2]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认真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和形成过程,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从工作岗位出发,找出工作领域,通过对工作领域的归纳分析,得到基本的工作领域,依据基本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解析出职业能力;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本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3~4]

  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三类平台课程):基本素质平台课程、职业素质平台课程和拓展素质平台课程(见表1)。

  该平台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写作与表达能力、数算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能等基本素质。

  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专业领域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课程是针对职业岗位(群)面对的典型工作对象,设置项目化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拓展素质平台课程包括基本素质选修课和职业素质选修课,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开设的选修课程。

  三平台,即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个平台,一是基础素质课程平台,二是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三是拓展素质课程平台。二综合,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二次生产性综合实训,其中一次综合实训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一次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一循环,即在第5、6学期,学生校内综合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循环进行。为保证企业工作的连续性,第5、6学期分别安排一半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半同学在校综合实训,一个学期循环一次,进行工学交替,使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平台、二综合、一循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是:新生入校后,经过4个学期的基础素质平台课程和专业技能平台课程教学,初步具有计算机应用、识读绘制水利工程图、水工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技能及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知识和职业单项技能。第5、6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并使学生感受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特点,培养“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成为企业员工的“组成部分”,企业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

  1 闫国新、张晓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28~30

  2 曾爱斌、阮亚男、陶星名.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5):62~64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4 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08420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