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有限公司官网!
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联系我们

邮箱:9bitiyu@194751.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在线咨询

新闻中心

9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水环境治理总结十篇

发布日期:2024-04-05浏览次数:

  9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水环境治理总结十篇(一)抓宣传,形成共识。一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发展定位,把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突出位置。同时结合部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试点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二在科学发展上落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将坚持“不生产假冒产品,不污染环境,不违反安全生产和城市规划”的“三不”原则,作为项目开发和引进的“底线”,努力做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从源头上减少水环境污染。三强化制约措施上。进一步落实县(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和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把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各部门政绩考核的必备条件,明确规定在环保方面出问题的单位和领导不得参加创业竞赛评先选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二)抓部署,落实责任。市政府及时成立**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市直27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同时领导小组依托市环保局设立专门办公室,由叶治平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年5月,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召开了全市闽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听取各(市、区)整治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并对我市闽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专题的研究部署和安排。从四个方面建立了有效的责任体系:一行政领导体系。由各级政府领导担负保一方环境质量的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定期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污染治理工作。二监督管理体系。由各级环保部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畜牧、建设、经贸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大行业污染治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畜禽污染、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作。三督办监察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执法、监察、效能、督查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治理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治理步伐。四法人责任体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明确企业污染治理的法人责任,督促各污染企业和单位积极筹措治理资金,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三)抓筹资,加快整治。一是明确投资主体,坚持“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主要由企业业主筹措治理资金,实施污染治理。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按照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将治污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三是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物处理费、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事业,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四是加强对生态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尾水资源化、水污染防治研究和环境监督管理等项目的策划与对接。根据省政府制定出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从**年起至**年,**市每年将安排500万元用于**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配套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的500万元闽江流域的资金主要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补助,对养猪场、乳牛场建在禁建区内的做为重点。同时还积极争取省政府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治理补助资金的支持,保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落到实处。

  我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年我市的水质状况比去年同期明显好转,全市闽江**段、建溪、富屯溪3条水系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并比上年有所改善。全市各条水系水质状况如下:

  闽江(**段)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监测结果表明,建溪的水质状况良好,水域功能(其中建1执行I类,其余执行III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富屯溪水质状况良好,水域功能(富2执行II类,富3执行IV类,其余执行III类标准)达标率为100%;闽江**段水质较好,水域功能(全部执行III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0%。监测结果表明:**、邵武、武夷山、建阳、建瓯、光泽、政和、松溪8个县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浦城水质达标率为90%,顺昌水质达标率为80%。

  我市**年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有149个,其中: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00家,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2个,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6个,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等项目21个。

  1、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我市共有544家规模养殖场,其中禁建区有143家,非禁建区401家。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市54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已开展治理的185家,治理率达34%,其中禁建区143家规模养殖场,已开展治理的98家,治理率达68.5%,比增41.2%。今年被列入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计划的100家畜禽养殖业,大部分已完成污染治理,小部分养殖场由于缺乏资金,进度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尚未完成治理任务。

  2、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情况。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2个,南纺第二污水处理站完善污水处理项目、浦城天笑得纸业有限公司污水治理、浦城正大公司污水治理设施、邵武化肥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山**钢铁有限公司废水利用等17个项目已完成治理,只有长富乳品、南铝碳素有限公司、**华美针织有限公司、南浦氟化盐有限公司这4个项目由于资金比较缺乏进度相对缓慢,还在建设中,我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制定限期治理计划,抓紧督促企业污染治理,要求在2007年上半年内完工。建阳麻沙明珠纸业有限公司在**年11月停厂关闭。

  3、基础建设项目及生态保护等其他项目也逐步推进。6个基础建设项目基本上完成了**年进度。生态保护及其他项目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邵武熙春水厂保护区已完成15家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建瓯昌明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建瓯顺阳乡江墩精制茶厂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实现年度投资100万的计划,都已完成基地建设,进行无害化管理。延平区太平镇创建优美乡镇正在建设中;太平镇南坪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城镇建设图纸审核、城镇建设许可审批、土地用地许可、工程预算审核、与招投标公司签订招投标委托合同和消防审批等有关手续。延平区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规划经省环保局组织的部级专家评审,完成了规划的修编、定稿。延平区政府作了专题研究,成立了项目领导机构和负责组织实施的部门和责任单位,正在与德方专家、企业商讨项目实施的初步方案。**农业局沼气工程完成8603口沼气池的建设。其他生态项目及循环经济项目基本上也按进度完成。

  11月我市对省环保局通报的11个未见实质性进展的项目情况,由分管副市长亲自组织研究,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这11个项目已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达到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求。

  虽然我市在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进展不平衡,一是一些规模畜禽养殖场业主认识不到位,“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明显。二是部分企业未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就擅自进行生产,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三是水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因缺乏治理资金,环保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2007年我市将在**年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强力推进治理工作。那些拒不执行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求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养殖场征收超标排污费,有效地推进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在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畜禽养殖这三大整治重点的基础上,突出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2007年要加大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的力度,完成禁建区外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工作。确保市政府提出的2007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全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目标实现。

  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再通过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PCII)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2年,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一直保持增长,但投资规模偏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所占比重较小,工业废水投资与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呈正相关,即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资金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和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结构对污染治理效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以及与工业废水排放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益、资金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污染治理投资概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与国际上大体控制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1%-2%的标准相差甚大[4]。通常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治理、“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部分[5]。表1表明有70%以上的投资金额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同时”项目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2007年达到338132的最高值,2012年降至148347的最低,总体投资较低且呈降低的趋势。

  2.1.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表2为2005-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COD、氨氮的排放情况。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2.35亿吨增加到13.74亿吨,大体增长平缓;COD、氨氮的排放量则分别34.26万吨、5.36万吨降低到17.9万吨、1.3万吨,说明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率在不断的提高。

  2.2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董小林(2013)[6]将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单位污染物所投入的资金。

  3.1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图2为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及工业COD、工业氨氮排放量的关系。首先,投资量与污染物的排放呈降低的趋势,而COD的排放量始终高于氨氮,且两条曲线均高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曲线,说明河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偏向工业,河南省废水治理任重而道远;其次,2007年、2011年的治理废水投资额有所增加,造成COD、氨氮的明显下降,而2010年投资相对较少,导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出现略微反弹。说明增加治理工业废水的投资能较好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2PCII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关系由图3知,COD与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曲线紧随治理工业废水投资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和2011年的投资金额增加,结果是二种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投资金额稍又降低,其治污效果也明显降低,呈正相关。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造成河南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体偏低且逐年减少。(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已初见成效,而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大体平缓增长,在当前水环境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下,要达到或超出既定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投入。(3)工业COD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氨氮的排放量,而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表明其治理效果更好;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与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3]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等.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87-89

  [4]吴舜泽,陈斌,逯远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2-117.

  [5]董小林,周晶,杨建军.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295-299

  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5月9日在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开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在会议上指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十五”环保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对水污染防治要有责任感、紧迫感,要按期完成治污项目建设并正常运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努力完成重点流域“十五”水污染防治任务。

  在讲话中总结了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基本情况。他说,重点流域治污工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已有60%的项目完成和在建,投资完成1/3;流域水质有不同改善;治污工作前期进展较慢,后期较快;太湖流域进展较快,其他地区较慢;部分完工项目不能稳定运行,治理成果还相当脆弱。同时指出,虽然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与“十五”计划目标相比,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问题。

  在讲话中总结和推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包括:把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环境与经济“双赢”;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十五”治理计划;通过创建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促进了流域治理中“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制定收费政策,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讲话中对下一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安排。他指出,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关键一年。第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指示,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进度,确保“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第二,完成重点流域“十五”水污染治理任务,关键是按期完成计划内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今明两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要全面开工,排污总量要按计划削减,水环境质量要力争达到规划要求。第三,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尽早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污染问题。要加强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四,流域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实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五,坚持依法治理流域环境,完善法制,强化执法,坚决惩处各类违法行为。积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第六,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信息公开、监督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这次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为期两天。会议将总结交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做法,找出差距,落实措施,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全国环资委主任委员、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张宝明,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各部门领导,各重点流域省、市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国内对于环境投资治理效率的方面研究主要有:陶敏(2012)在系统地归纳了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以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作为投入指标,以及环境治理投资在水、气、固体等方面控制绩效作为产出,建立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再以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为母因素,以各评价指标为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得到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证实控制关键因素--环境治理投资总额,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治理投资效率。陈雯(2012)以2005--2010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工业环境治理的相关指标为样本,利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该地区及其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变化,发现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仍存在25.3%的投入资源浪费,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投入产出在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而且华东地区各省市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日益改善,而效率的提高是依靠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胡艳,吴振鹏(2013)以中国28个省市(地区)2010年环保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废水、废气等方面度对不同省市(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相对较低,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看,多数地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

  1972年,Ehrlich等学者首次提出建立IPAT方程来反映人口对环境压力的影响,该方程用人口规模、社会财富和对环境损坏的技术水平来描述环境影响。20世纪90年代,Dietz等将IPAT模型转变为一种随机模型,即STIRPAT模型,通过对技术项的分解,实现了对各种类型驱动因子对环境压力影响的分析。因此,借鉴上述思想,本文将技术因素定位于环境污染投资,将人口因素和社会财富因素作为控制因素加入模型,以探寻环境污染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本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探寻环境污染投资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原始指标较多,这就需要一个能综合反映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指标。鉴于因子分析能够将众多原始指标综合为少数几个指标,并能以因子得分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看待。故本文首先选用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垃圾清运量、生活烟尘排放总量、生活SO2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SO2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量这11个指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并求出因子综合得分(HJDF)作为因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TZ)作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代表,选用人均GDP(RJGDP)作为反映人口因素和财富因素的控制变量,最后,鉴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故本文特地将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CYJG)也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数据选取2003-2011年这9年间的除地区外的30省市的相关数据,对人均GDP数据以2003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进行调整,另外两个变量不做调整。

  相对来说,截面样本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为此,选择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对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影响做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

  首先,模型估计的R-squared为0.773926,S.E. of regression为0.252837,F-statistic为25.3541,从总体上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在人均GDP和第二产业比重一定的情况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得分有一定的解释力度。其次,通过表1的结果看,在10%的显著水平下,大部分参数的t统计量都是显著的,因而能够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为控制变量的人均GDP系数为正,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很好的实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系数为正,并且数值较大说明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比较严重。

  其次,由数据结果可以看出,30个省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系数中,有20个省市的系数为负,说明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投入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其中,以青海、宁夏、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系数为负,说明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将环境因素考虑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北京、上海、浙江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系数为负,说明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山东和广东两个地区的系数为正,两者都是经济和人口大省,经济结构调整进行得比较缓慢,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那么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快环境管理体制创新;以河南、贵州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系数为正,数值相对较大,说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另外,为追求高经济增长率引进一些高污染、重耗能的行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最后,从总体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我国各省市控制环境污染物排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各地区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力求取得更好效果,创造更佳生活环境。

  十二五期间,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节能降耗的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在保障经济水平的前提下做好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本文对全国30省市环境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提供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是有效抑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合理控制人口结构与分布是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关键举措。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会引起各种需求的快速膨胀,会对经济和能源带来更多的需求与压力,从而所需消耗的能源及因消耗而产生的废弃物也会随之增长。尤其对于山东和广东等地,人口在短期内不可能下降,要做到的是抑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另外要积极合理调整人口的分布,科学控制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化水平。

  二是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既需要重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实体经济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需求,也需要发展科技型产业以跟上世界前进步伐。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着力升级老工业设施,降低污染排放,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科研服务、通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能源和工业节能型产业体系,实现节能降耗。

  现将《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及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相关政策解读如下:

  生态环境影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构建全区生态环境一体格局,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业务工作,稳固提升监管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支撑力)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制定《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喀什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喀什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喀什地区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第二部分总结在落实各项任务重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建议,在水、土、气方面分别论述;第三部分明确了2021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需重点及牵头单位,一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做出实现该目标的前期工作;二是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主要是在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深化面源治理、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能力采取措施,实现进一步降低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提升优良天数比例的目标任务;三是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通过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持续深化污染减排、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实现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四是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通过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加强涉重金属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等措施实现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9博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喀什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喀什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是根据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结合喀什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对全地区在“十四五”期间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综述 (一)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与城市环境管理总体情况 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94亿,城镇化水平为44.9%,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所覆盖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参加“城考”的城市总数达617个,比上年增加了2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83个,县级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334个。“城考”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明显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2007年,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确立的“加强地方环保工作年”,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两项重要制度,发挥其约束和激励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立起“城市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环境管理机制,促使地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取得积极成效。 2007年,总局首次将《2006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考核结果通报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级环保部门和各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政府,“城考”结果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省、市政府领导对“城考”落后情况作了专门批示,强化整改措施,不仅促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同时,也对提高地方环保部门的地位和加强环境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城市的环保机构、办公条件和监测设备条件等得到了较大改善。 2007年,总局首次将“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调查统计,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客观反映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程度,使得“城考”工作与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7年,总局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基础工作和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对四川、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区)“城考”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措施。同时,针对很多城市(特别是新纳入全国“城考”范围的城市)不熟悉工作、缺乏经验和技术手段等问题,总局组织了三期“城考”培训班,对地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取得良好成效,参加培训的人员达600多人。 (二) 各省、自治区“城考”工作的情况 2007年,各省、自治区环保局(厅)按照总局对“城考”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辖区内各城市开展“城考”工作,加大“城考”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和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城考”工作各具特色,稳步推进。四川、福建、安徽、广东、海南、江苏、山西、陕西等省环保局(厅)认真核实“城考”结果,数据报送规范、及时;河北、浙江、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参加“城考”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河北省首次将22个县级市纳入考核范围。 四川省政府以办公厅发文方式,统一安排全省“城考”工作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城考”考核组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环保局和省建设厅等省直部门组成,真正实现了对市政府的考核。省环保局召开新闻会,并同时在网上公布“城考”结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城考”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与示范作用。 广东省将“城考”与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有机结合,把考核与日常的监督管理、抽查和抽测结合,提高了“城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城考”结果参与到对各市政府环保工作年度考核的综合评价中,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分类指导,解决环保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了基层环保的能力建设。 河南省立足本省基础,以“城考”、“创模”为抓手,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强调政府牵头和多部门分工负责

  论文摘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作者根据有关法规及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结合县情,提出了加强临泽县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主要对策.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极其宝贵的物质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我县是水资源紧缺,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县区之一,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将影响未来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历史的必要性.

  临择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黑河流域中段,梨园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全县总面积2727.29km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在1360^-2082m之间.属典型性干早气候,年平均气温7.7℃,无霜期152d,年均降水量117.1~,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2211.7mm,年日照时数为3052.9h,主要灾害气象因素有干早、霜冻、干热风、沙尘暴等.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km,沙化面积4053hm3,占土地总面积的12.900,与绿洲面积之比为6,5,盐化草甸面积2.42万hm2,占绿洲面积的1/3.

  全县地表水总量12.8亿m3,其中黑河过境水量10.5亿m3,梨园河(大沙河)年径流量2.3亿m3,计人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1.02亿m3,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82亿m3,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处,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0.327亿m3,干、支、渠道91条,长613.2km,机井888眼,2002年总用水量5.68亿m3,其中农业用水4.6亿m3,生态用水0.86亿m3,工业用水0.15亿m3,生活用水0.07亿耐,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1%以上.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祁连山雪限上移,流域来水量逐年减少,可见未来10年地表水量亦将不断减少,地下水量也将减少.总之,在生态环境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境内水资源呈逐年递减趋势.

  监泽县属黑河水系,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祁连山,自张掖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境内,境内流程56km,年平均流量50.5m3/s,流域内乡镇企业少,水污染较轻.梨园河(大沙河)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脉的柴诸山,属黑河支流,流经县境流程30.5km,自南向北流经县城,汇人黑河,为季节性支流,7---9月为汛期,河水量不足黑河的1/4,其他月份即为断流期.流域内既有工业废水排放,又有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沙河,使大沙河水体受到污染.城区水源地,县自来水公司第一、二水厂区的地下水水质均为工、类优良生活用水.据《临泽县城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及《新民滩水源地地下水供水可行性论证报告》显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792万m3/a,现状开采量740万m3/a,可满足近期及远期生活、生产用水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年降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开采困难。按水利部《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中游可用水量分摊,我县亩均水量511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写,水资源紧缺,制约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用水方式粗放、节水意识不强,水量损失大,工业用水定额偏大,大多为自备井用水,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现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低,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沙河,造成地表潜层水污染;年化肥施用量约3万,对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随着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和增加,餐饮、理发、等服务业的膨胀发展,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对大沙河的污染负荷将不断加重.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对重点污染源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重点流域进行重点整治;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流域沿岸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一控双达标”,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关停“15小”和“新5小”、遏制污染反弹、强化清洁生产、加大排污收费力度等措施,如期实现控制目标,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保护水资源的共识,最终实现流域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发展的双康目标.

  控制范围:梨园河(大沙河)自梨园到野沟湾黑河人口段止,全长30.5km;黑河临泽段自高崖子水文站到萝泉下庄村止,全长56km.

  水环境质量目标:大沙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v级标准,远期达到n级标准;黑河流域临泽段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n级标准,远期达到班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200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12%,远期201。年达到1500;城镇建成区绿化搜盖率近期达到30.1,远期达到3500;农业生态示范区面积近期达667hmz,远期达到9333hmz.

  要控制和清除水体污染,必须从控制废水排放人手,实行“防、治、管”三结合.首先,搞好全县水污染调查工作,确定污染源分布状况,时间变化及污染数量、浓度等,然后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加以细化分解,由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部门如实申报排污量,经核定后,编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由排污单位与政府签订控制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励.经考核、超标排污的,由县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流域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申报的前提下,取得合法排污资格;重点污染企业还应在排污口安装流量计,做到规范、科学.自2003年起,禁止一切排污单位向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污染物.其次,加强废水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必须经过净化处理.雪晶淀粉、天森蕃茄等水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设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再次,要加大流域水体的监测管理力度,通过监测,及时了解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以便果断采取治理措施.

  对城区、乡镇饮用水源地,要划定保护区,严格加强保护.近期,(2005年前),应将城区一、二水厂水源地和小屯乡矿泉水水源地列为一级保护区,严加保护;其他乡镇水源地也要加强管护,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单位或个人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或倾倒有毒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及其他废物,所有排污单位(个人)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保证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6-1985).

  从2003年开始,逐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区生活污水做到应排尽排,坚决清除渗井、渗坑.拟在铁路北侧洼地,建设生物氧化塘一座,利用藻菌共生系统净化污水.工业企业污水由工厂无害处理后,争取达标排放.力争在2006年建设处理能力1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使城区生产和生活污水实现管道化排放、工厂化处理.

  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之减量化、无害化;积极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创造条件开展喷灌、滴溉种植业生产活动;大力推行降解地膜使用,提高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率,加强对农药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环境安全管理,掌握乡村农药污染状况,确定农药污染控制重点,采取切实措施积极防治;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关停“15小”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进一步加强对水务、矿产、土地、林木、动植物、风景名胜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林区、绿洲保护,严格控制生态开发活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进程的推进,应加强干、支、斗渠两侧树木的保护工作,禁砍禁伐;加大退耕还林、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增加全县林木总量,提高覆盖率;在城区搞好防护林带绿化造林工程,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为促使我县走生产发展、生态富民、生活富裕的文明道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切实增强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把环保工作当作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人人保护环境,城乡联动,共同保护好流域水环境,切实改善水体质量,实现控制水污染达标排放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

  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加快污水截流工程建设步伐,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生态示范项目建设进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倡导节约用水,全力推行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积极推行循环用水制度,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改进水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降低单产排污量,开展对废水的综合利用,使其资源化;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严禁在黑河、大沙河流域新建污染严重的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等生产项目,对已建设的化工、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水处理和治理资金投人,切实做到达标排放.创新乡镇企业机制,要实施清洁生产,同时开展清洁生产自愿承诺活动,努力实现水污染排放减量化、无害化.

  严格遵循“谁造成污染,谁承担责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保证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要将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列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重点水污染企业的管理,按要求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确定每年削减废水排放量.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努力保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如期完成,采取果断措施,关闭“15小”企业,遏制污染反弹.

  “十一五”期间,环保专项资金、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境转移支付政策以及排污收费政策已成为政府环保投资的重要渠道及资金保障。继2004年设立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之后“211环境保护”科目于2007年开始实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衣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相继设立。税收优惠、排污收费、绿色信贷以及脱硫电价等价格政策在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绿色证券政策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保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相对1.53万亿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

  1981年至今,环保投资总量呈持续递增趋势,从“十五”开始递增趋势较明显,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出现波动,但总体亦呈递增趋势(见图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21620亿元,较“十五”增长157.4%;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1.44%,较“十五”增长0.26个百分点。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快速提升,呈现先慢后快的现象(见图2)。

  “十一五”期间,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415.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1.2%,较投资需求(2500亿元)减少3.4%;建设项目“三同时”实际投资7885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36.5%,较投资需求(4400亿元)增加79.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投资11319.9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52.3%,较投资需求(8400亿元)增加34.8%。

  1991年至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先是持续递增,自1996年开始出现波动,自2008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基本呈持续稳步递增趋势,2009年出现下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呈持续快速递增趋势。

  “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按照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比例计算,估算政府投资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拨款,为3511.43亿元;企业投资包括国内、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为7808.47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投资包括排污费补助和政府其他补助,为119.84亿元;企业投资包括企业自筹与银行,为2298.45亿元。

  “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6.8%;企业及其他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企业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企业投资以及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17991.9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83.2%。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若干工作的决定》,“十一五”期间将实施十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十大工程共需要投资5834亿元,占“十一五”投资总需求的38%。其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总投资约为149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为3320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约为953亿元;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投资约为335亿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投资约150亿元;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投资约16亿元;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投资约28亿元;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资约为100亿元;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投资约为50亿元;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投资约为733亿元。

  实际投资情况表明“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06.9%,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3.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45.8%,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5%,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40%,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减少23.5%。

  (1)环保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的财税和价格政策逐步完善,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2)环保投资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尚未建立。从总量数据来看,环保投资和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关联性很强且呈正相关1。相对而言,环保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关联性最强。从增长率变化来看,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相关性较弱,多是受水涨船高的因素影响,缺乏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2。

  (3)实际环保投资超过投资需求,重点项目实施顺利。落实环保投资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元,相对1.53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衣村小康环保行动等重点工程项目投资亦超过预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顺利,保障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资额度大致相当,政府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5左右。政府投资是环保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投资重点用于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实施重点工程,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7%左右,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56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2065.27亿元,两者比例为1:1.3。

  (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一半以上,其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2.36%,达一半以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占比达42.6%。“十一五”期间园林绿化投资较“十五”期间增长222.1%。其中2010年园林绿化投资为2297亿元,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54.4%,是2009年的2.51倍。投资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东省园林绿化投资大幅增长,其投资占全国园林绿化投资的比例为43%左右。

  (6)无关投资拉大环保投资总额,真正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GDP的比例仅为0.82%。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涵盖燃气、集中供热以及园林绿化等主要目的非环境保护的领域,从而会带来投资虚化问题3。若以排水和市容环卫作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十一五”环保投资总量为1.4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0.96%,是传统口径环保投资的66.3%。若仅考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污水及垃圾处理投资,计算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1.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82%,基于新口径的环保投资总量仅为传统统计口径的56.6%。

  (7)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占环保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成为各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从各要素投资情况分柝“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实际投资5849.96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7.1%;废气污染治理实际投资5295.1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4.5%;固体废物治理实际投资1664.43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7.7%;噪声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90.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3%。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投资为820.6亿元,废气治理投资为1195亿元,废气治理投资超过了废水治理投资,废气与废水治理投资之和占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比例达83%以上。

  (8)五年周期特征明显,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即2001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4.3%,而2005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达25%。“十一五”期间,2006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7.45%,而2010年环保投资增长率高达47%。环保投资年度分布上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

  (9)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分别为11775.6亿元、3957.1亿元和3734.6亿元,占全国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的比例分别为60.5%、0.3%和19.2%,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中部与西部基本持平;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28.36%、28.16%以及46.49%。东部与中部地区增速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增速明显较快。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决策在“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安排,规划的实施顺利与否,将直接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进展与成效。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是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的需要,是落实规划“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的需要,也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实现规划目标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规划》,重庆市组织编制并印发了《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涵盖了国家规划在目标、任务、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重庆市的要求,并结合重庆市实际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重庆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等19个子规划,编制印发了各区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重庆市实施方案》、《成渝地区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推动未来五年环保工作,编制了《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这些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重庆市“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有力推动了国家《规划》的实施。

  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在国家《规划》和重庆市《规划》印发后,第一时间起草并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将环保规划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和区县,确定各相关部门和区县为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区县;根据国家《规划》的重点任务,市政府和相关区县、部门分别签订了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了年度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

  强化督查考核。每年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终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初将国家《规划》指标纳入重庆市环保局系统目标考核。

  1.3建立完善重庆市环保规划的“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规划下一步实施的重点和思路。

  2012年底,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关于评估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情况的通知》,对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了《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工作;2014年1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工作,并开办全市规划中期评估培训班,对区县环保局进行了技术培训。

  “十二五”以来,重庆市坚持将环境保护作为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总量减排和环保“五大行动”为抓手,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和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展顺利,削减进度超过规划预期;二是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三是基本建立了环境风险防控全过程管理体系,未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四是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五是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得到较好实施并发挥环境效益;六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经评估,重庆市总体上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中期目标,7项约束性指标中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外(受评价标准提高影响),其余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中期进度要求。

  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新增了PM2.5、O3、CO三项评价指标,严格了PM10浓度限值,评价结果不容乐观:颗粒物污染仍然较重,主城空气中PM10、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超标0.51倍、1.00倍和0.01倍。重庆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着污染物存量削减和增量控制的双重压力,区域性雾霾、酸雨、臭氧超标问题短期难以解决,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

  原因分析: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给空气质量改善带来更大压力。火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13年,重庆市燃煤火电装机较“十一五”末增加18%以上,且耗煤量持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大、交通拥堵、油品品质较差等原因导致重庆市机动车污染呈加重趋势,“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近三年年增长率达21%。重庆市正处于城市建设期,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交错混杂,主城区各类施工工地多达3000余个,尘污染源量大面广。二是单一行政区大气环境管理模式尚未转变,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输入性污染控制难度较大,而重庆市周边城市群工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周边省市火电、水泥企业排污等均对重庆市空气质量有不利影响。三是重庆市重型化特征明显的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低品质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等不利形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四是重庆山区河谷地形特征明显,地面风场受河谷地形影响,先天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扩散;重庆夏秋季特有的高温、高压、强辐射、低风速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臭氧超标。

  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库区水质保持稳定压力大,重庆部分湖库和次级河流污染较重。原因分析:一是上游来水输入污染和流域水电开发等对重庆市水质影响较大,上游来水水质下降已成常态。二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但因地方财力有限,污水管网、基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已建基础设施,因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不完善,运行效率较低,部分基层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治理不到位,导致“三江”重庆段污染强度加大,部分断面出现总磷浓度增长现象。三是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环境改革试点省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致力于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因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欠债多,地方财力有限,重庆大部分行政村还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未建立完善,已开展治理行政村的部分治理设施后续运行困难;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缺乏基层环保机构和专职环保人员,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实际需要。

  重庆现行环境政策仍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经济激励型政策尚未建立完善。排污收费费率和环境违法处罚标准过低,对企业起不到充分的减排激励作用和环境违法行为约束作用。排污权交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摸索中尚未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污染治理方式主要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市场治理”模式尚未推行。长期以来靠财政转移支付所形成的单一补偿机制已不能适应重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五大功能区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不同功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补偿机制亟需建立完善。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扎实推进“蓝天行动”,强化燃煤及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和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开展污染预警和联防联控,增强大气污染监管手段,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臭氧形成及消除机理研究、大气复合型污染研究和区域污染源影响研究等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使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实施,扎实推进“碧水行动”,加快推进主城区建成区56个重点湖库、9条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巩固已完成治理河流整治成果。推进小城镇、撤乡并镇环境基础设施设建设,加快管网建设及改造。完善污水、垃圾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污水、垃圾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运营经费,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已建成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率。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及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继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编制并实施《重庆市2013-2015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2014-2015年,力争完成纳入规划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对已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强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重庆环保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环境保护领域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环境基金,健全资源环境交易市场,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和绿色信贷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运营,完善环境经济激励约束政策,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环境市场机制。

  两年多来,重庆市《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规划中期进度安排。但是全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如期完成,重庆市应继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抓铁有痕的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规划任务和工程的落实,全面提升全市环境保护水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重庆市四项总量指标、两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一项空气质量指标能顺利完成,《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能得到落实。

  [1]李建娜.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期评估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38-41

  [2]华建伟,聂志强.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J]. 江苏地质,2006,30(2):142-147.

  这次全市生态环保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段我市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全市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环保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标,采取强力措施,切实加大治污减排工作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近年来,全市环保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与监控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建设与运营,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超额完成总量减排任务。20*年度潍坊市政府下达我市减排任务是:cod净削减量410吨,净削减率20%;so2净削减量1002吨,净削减率10%。通过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力突破,总量减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测算,今年共实现cod减排1200吨,扣除新增量后净削减量为8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95%;实现so2减排1400吨,无新增量,净削减量为14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40%,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责任目标。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开工建设5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银河、舜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5处乡镇建设排污管网并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网络工程。目前,银河、舜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及*镇污水处理厂网络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乡镇污水处理厂、管道输污工程也正在组织实施中。同时全面改造城区排污管网,建成投用的配套污水管网201公里,对污水和雨水分别进行处理,并配套主管网。

  三是工业污染负荷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处理生态污水、防治面源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关停“十五小”、“新五小”等一系列环保举措,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减少,部分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目前,我市主要河流的水质都有了明显改善,出境监测点*古县断面cod水质监测平均值为30毫克/升,达到潍坊市政府制定的河流断面水质控制目标。

  四是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得到加强。全市以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四个办法”加大对国控、省控及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严查监管,有效遏制了工业污染反弹,多渠道推进污染源达标,深化了工业污染防治。通过专项行动,13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罚款75万元,对23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排查土小企业20家,对死灰复燃的5家小电镀厂采取断电措施予以取缔。治污意识、治污能力和治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五是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启动了建设“生态市”这一战略工程,初步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完成了中长期生态建设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工作,已有1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的经验带头、经济资源结构等优势,积极推进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环境得到保护。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环保形式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工作的预期目标尚未实现,人民群众还不够满意。一是结构型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减排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造纸、屠宰、淀粉、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耗能大户、污染大户,这也是造成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部分河流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目前,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水环境容量。部分河流水质尚未达到治理的要求。三是企业治污设施老化,能力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由于部分企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治污设施陈旧,治污能力弱,直接导致超标排放。一些大的治污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地方配套资金没有着落,治污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建设进度,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正常运转。四是城区空气污染情况复杂,治理任务艰巨。目前影响市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飘尘和so2。燃煤锅炉、汽车尾气、旧城改造拆迁、城市建设施工、换位清扫以及露天烧烤等是导致产生飘尘和so2的主要原因,而市区及周边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更是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我市水体的氮、磷污染,约有40%来自农业面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以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困难或不足都亟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2009年,我市环保工作的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治污减排”这一主题,工作上确保实现“一个目标”,突出“六大工作重点”,力促环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个目标”:就是在2009年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减排责任目标,cod净削减量800吨,so2净削减量687.5吨,完成潍坊市政府确定的减排任务。

  (一)全力抓好减排工程。cod减排的重点在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鑫兴污水处理厂。要确保银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5月份实现正常运行,日处理水量达到8.9万吨;要确保鑫兴污水处理厂在9月份实现正常运行,在线监测实现联网,达标排放并通过验收,日处理水量达到1.3万吨;加强对舜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监管,确保舜河二期工程稳定负荷运行,日处理水量达到7.2万吨以上。通过以上三处工程,完成cod削减任务。对so2减排,要加强对金安热电、恒阳热电、良丰化学、泰盛化工4处炉后脱硫工程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要抓好同路热电、龙光热电2处炉后脱硫工程的建设,确保在6月份完成工程建设,实现联网监控,达到稳定达标运行。

  (二)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我市境内的*、*、*、*河等主要河流和重点区域的监控与治理,确保我市出境点*古县断面cod浓度枯水期不超过30mg/l,平水期不超过28mg/l,丰水期不超过26mg/l,氨氮浓度小于5mg/l,达到潍坊市政府制定的河流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保护好潍坊市区饮用水源地。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废水企业的全面排查,制定并实施废水处理再提高工程和限期治理计划,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把节能减排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第一条任务,推进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强化节能减排领导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律法规的问题,对超标排污或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严厉打击。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防止新污染源产生。认真抓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对水源地周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项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环保、水利、市政、、建设等部门要联合开展饮用水污染源大普查,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企业项目、养殖场、饭店和其他违法建筑等污染源,沿河岸、环水库严梳细查,不放过一处污染源,并把污染源所在单位、企业和污染程度全部列出单子,制定措施,分类施治,严管重罚。

  (三)集中整治大气污染。积极开展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治活动,以减少飘尘和二氧化硫造成的城区空气污染,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保、经贸、商贸、水利、建设、市政、交通、、公安等部门,要集中开展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治活动,针对旧城改造、城市拆迁、道路建设、环卫清扫产生的地面扬尘和热电燃煤、汽车尾气排放、露天烧烤等产生的飘尘和二氧化硫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对市区内各扬尘点源、线源、面源采取防止措施,减少道路、施工、交通和生产性扬尘;禁止焚烧垃圾、落叶和露天烧烤。要抓好整治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加快热力管道建设步伐,对热力管道能够到达的地方,全部取消燃煤锅炉,使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以上。

  (四)统筹城乡环保一体化。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的工作总体要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城乡污染防治,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明确责任,下大气力,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严格控制在重点流域(*、*、*河、*、*河、*)、重点区域(*水库)和生态敏感区新建规模化养殖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生活垃圾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在乡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集中收集后转运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突出抓好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结合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本着宜建则建、宜输则输的原则,城乡统筹,分区处理。将老城区*以东、东城项目区、*街道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输入银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将老城区*以西的城区和4个乡镇街道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输入舜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乡镇根据工业项目发展情况,就近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排水管网。在抓好鑫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相州、昌城、舜王、林家村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的污水管网要尽快投入运行。到年底,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4.8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五)加强环保执法监管。继续加大对9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日查和旬查监控力度,加强对潍坊市确定的19家重点企业的监管,同时,再确定一批我市重点监控企业,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造纸、屠宰、淀粉、印染等行业的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从严处理,凡属国家明令禁止的“土小”企业,一律关停和取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监控网络,在9家国控省控企业已经联网的基础上,对同路热电、义昌印染等重点企业安装在线年底,把我市占污染负荷85%以上的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使在线监控成为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把全市环境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六)积极争创环保模范城。对照环保模范城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落实部门责任,稳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创模”目标落实情况的日常协调、汇总、督办,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创建目标任务,完成“创模”目标的前期工作。二是编写创模规划,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在*镇已创建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昌城、*、林家村、*要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在白玉山子社区已创建为省级绿色社区的基础上,再创建2个省级绿色社区。在*、*、*、*4处中学已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再创建1处省级绿色学校。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要继续抓好清洁生产审计审核,在有关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污染治理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下步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把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环保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调整结构、改善生态、拉动内需的需要,是保证老百姓基本生存环境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资源代价。当前,环保问题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再不认真抓、再抓不出成效,上愧天、下愧地,更对不起全市105万诸城父老和子孙后代。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担负起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关系的前提下,以足够的精力调度和部署环保工作,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落实到位。这里把丑话说在前面,到年底,谁完不成任务、拖了全市的后腿,就追究谁的责任。环保部门的同志,要挺直腰杆,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履职尽责,对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果断提出措施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从当前我市存在的环境问题看,许多方面都是因环境保律法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知识不足等方面造成的。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方面,列入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加大社会正面教育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好群众评议、行风在线、新闻宣传等阵地,面向领导层、企业界和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开展好环境法律法规宣传和环境警示教育;对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大力表彰奖励。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严重环境违法案件,不管企业规模有多大,利税有多少,都要坚持公开曝光,跟踪报道,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形成强大的压力。要深入开展好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文明乡镇等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环保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切实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并密切协调配合,共同抓好环保工作。发改、经贸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环境保护、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要切入点,尽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制定好有利于污染减排的环境政策,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市政、建设部门要指导并监督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要把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强度、畜禽养殖业无害化处理、林业生态修复等工作落到实处。法制、监察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关于进一步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和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要求,认真清理与环境保律法规不相一致的规范性文件;环保部门要加强协调,实行统一监管,建立污染减排评估考核体系,定期考核通报。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4 9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08420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